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北京4月23日电(记者 陈叶军)今天下午,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邀请解放军后勤指挥学院政策理论教研室教授、少将邵维正,中共中央党校党史教研部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谢春涛两位专家,围绕中宣部理论局、中组部干部教育局日前向党员干部推荐的第六批学习书目内容进行网上访谈。
第六批党员干部学习书目里面,《历史的轨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这本书在读者中反响非常好,有很多书评。本书的作者谢春涛今天做客人民网时,就书的创作初衷进行了说明。谢春涛说,这本书的写作创意来自于这些年同外国人的交往。通过与他们的接触与本书的成稿,可以看到,国际社会正通过中国的成功,逐步了解并认同中国和中国共产党。
谢春涛说,这些年经常有机会同外国政党人士交往,包括发展中国家,也包括发达国家,这些人士为什么愿意跟中国共产党交往?那就是因为在他们看来,中国发展了,或者用他们话说叫崛起了。那么,无论发展也好、崛起也好,毫无疑问是中国共产党实现的。尽管每个国家的国情不同,每个党的党情不同,但毫无疑问,中国共产党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所以,我跟他们交往的过程中,经常被他们问到,中国共产党这些成功是怎么取得的?有些问题在他们看来似乎是不可思议的。比如我这本书里有这样一个比较让人感觉有点刺激的标题,为什么中国共产党没有像苏东那些政党一样垮掉,反而发展得越来越好。还有我们
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很多成就,在很多人看来也是不可思议的,比如为什么能够解决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为什么能够把中国经济发展成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为什么能够实现社会主义同市场经济体制的结合,为什么香港、澳门回归之后能够保持繁荣稳定。因为在香港回归之前,曾经一段时间外国媒体普遍唱衰香港,甚至有人说香港是一只金丝雀,到了中共的手里会被捏死,但是若干年以后,他们发现根本不是这么回事。所以,香港回归十周年的时候西方有一个非常有名的杂志做了一辑专题,他们承认他们错了。
就类似这些问题,他们提出就让我讲这背后靠的是什么?这对我来讲都是比较难的问题,有的过去我考虑过,有的可以说没考虑过,短时间内想说明这些问题是不可能的,但是这么多问题下来之后,我就感觉到有必要思考并回答这些问题。这些问题如果我们说清楚了,那么这些外国人可能对中国共产党也就有了比较多的了解,甚至有某种程度的认同。这些东西如果写成书,让我们的党员干部,包括让我们的人民群众看了以后,也能够让他们对中国共产党有一个比过去更加深的了解,在了解的基础上,就会有更加理性的认同。所以,我觉得这样的书值得写,所以我们费了很大力气,这本书还基本写成了,出来之后,可以说得到了人们的认可,达到了我们的初衷。
我们也关注到这本书最近在伦敦书展上也进行了多语种的发布。怎样看这本书在国外的出版发行?对此,谢春涛表示,这既在我的意料之中,又在我的意料之外,因为一开始我就讲了,这本书某种程度上是为外国人写的,当然首先中文版在国内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去年我参加了法兰克福书展,法兰克福书展上推出了英文版,英文版从去年以来到今天反映很不错,特别是英国一家出版社出版的英文版,目前已经发行了超过一万册,这次伦敦书展上推出了其他文种,推出了11个文种,比如说法文、德文、俄文、西班牙文、葡萄牙文、意大利文、土耳其文、韩文等等。我也去了伦敦书展,应该说这本书在伦敦书展上是比较引人关注的,因为中方是把这个书当做重点书目之一,在会上我们也搞了多语种的发布会,英国方面也来了一些政界人士、学界人士参加,除了我们介绍这本书之外,也同他们有了一个对话,对话当中他们提出的问题往往都是关注中国的问题,中国共产党的问题,而且这些人往往在这之前对中国共产党有了相当的了解。比如说英国皇家国际问题研究所的一位高级研究员凯利·布朗,他写过好几本关于中国问题的书,在英国应该说是研究中国问题的权威之一;再比如有一个作者叫马丁·雅克,他的书在中国已经翻译出版了,书名很抓眼球,叫《当中国统治世界》,我们相信很多网友看过,这些人参加了这个活动,他们对中国共产党很了解,提出的问题对我来讲也是有一定的难度。但是我想这样的交流是很好的。我在伦敦开完这个发布会之后接受中国电视台采访的时候,我就谈了自己的感受,我说这样的交流非常的有好处,对彼此都非常有好处,对我们来讲,我们能够了解外国人关切什么,包括他对中国共产党有什么疑问,疑问在什么地方,我们以后好有针对性地回答。另一方面,对外国人来讲,可能这样的交流使他们对中国共产党有更加全面深入的了解,有些人特别是西方人,对中国、对中国共产党可以说有某种偏见、成见,我觉得这种偏见、成见,相当程度上是他们对中国共产党了解不够有关系,这中间有文化的差异、有国情的不同,还有他们某种自以为是的优越感,所以对中国共产党的某些东西在不了解的前提之下就表现出了不认同。但是真正如果了解了以后,他们的观念事实上在发生改变。
“所以,我觉得这样的交流对他们可能客观全面地看待中国、中国共产党好处更大,所以我觉得这样的书,特别是外文本,如果让更多的外国读者读到,那应该是一种好事。”谢春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