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莱芜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宣传部网站!

本站首页 >> 思想教育 >> 正文

专业群是高水平高职院校的基石

作者:         编辑:          责任编辑:         发布日期:2018-12-25         来源:         点击量:

 

专业群是高水平高职院校的基石

周建松

 

【知与行】   

近年来,我国高职教育领域建设特色高水平院校和专业成为众望所归的大事。而如何遴选、认定和建设好高水平高职院校也正成为学界和业界密切关注的热点。笔者认为,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必须充分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和基本要求,把握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规律,并在关注和考量学生职业发展的同时,把高水平专业群建设作为基础之基、重中之重。

以专业建设为龙头是高职教育的基本特征

如果说基础教育主要是课程如语文、数学、英语、政治、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等,而普通高等教育强调学科如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等,那么,高等职业教育最具区分度和典型意义的便是专业,比如金融专业、会计专业、旅游管理专业、铁道建设专业、远洋海运专业。专业既是职业教育的基本特征,也是职业院校教学管理活动的基本单元,也是职业院校划分教学资源,考核职业院校教学绩效的基点。

正因为这样,高职院校招考工作以专业为门类划分,日常管理工作以一个或若干个专业来划分,特别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在推进和引领、激励、评价职业院校内涵建设时,往往以专业来立项。从以往的实践来看,无论是新世纪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国家示范高职院校建设重点专业、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重点专业、还是教育部、财政部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还是正在开展的优势专业、特色专业项目建设等,都将专业作为基本单元。特别是2006年启动实施的对高职教育战线影响最为深远的国家示范建设,其本质就是推进工学结合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其验收的重点就是500个重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这充分体现了专业建设在高职院校的重要性。这一点,过去是,现在是,将来应该还是;业内是,业外是,社会上应该也是。

专业群是高职教育内涵建设的创新方向

尽管我国现代意义上的职业教育早已存在,有称从1866年福建船政学堂开始,已超过150周年。但职业教育中专业群的概念一直鲜有提及,国内较早在正式文件中提及的要数2006年《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它明确提出将在全国100所示范性高职院校中建设500个左右专业群,以促进资源共享,并提高示范性院校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能力。

一般地说,专业群是由一个或多个办学实力强、就业率高的重点建设专业作为核心专业,若干个工程对象相同、技术领域相近或专业学科基础相似的相关专业组成的一个集合。示范建设的实践证明,抓住专业群建设这个基础和重点,就等于抓住了高职院校发展的核心和要领,这是因为:

第一,专业群必须以核心专业为引领或牵引,而核心专业一般都有相应的学科基础,工程对象和技术领域,从而会带动核心课程和教学内容的有序组合,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第二,一个学校的专业群格局和分布,往往代表着学校办学的服务面向和技术服务领域,彰显了这所学校的产业背景和服务领域,也即显示了学校的特色和特征。第三,从专业转向专业群,有利于把以重点专业为核心,工程对象相同,技术领域相近的各个专业凝聚在一起,有利于资源综合利用,优势互为补充,其利于实现实验、实训、实践场所和技术设备的综合利用和同一专业群内不同专业的相互补充,也可以应对行业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变化对人才需求的波动,有利于推动高职学校提高人才培养适用性。第四,抓住了专业群,就凝聚起了以专业带头人为引领的专业教学团队,构建起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机制,制订好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从而有利于提高专业建设水平和服务社会能力。正因为这样,无论从资源互补和综合利用,增强发展平衡协调性,提高教学组织管理效率看,开展专业群建设都是一种进步,而从应对和适应技术进步和行业管理变革的要求看,以重点专业带动专业群建设更有现实和长远意义。

产教深度融合催生高水平专业群

十余年来,我国职业教育解放思想、吸收借鉴德国“双元制”等职业教育先进经验,一直在按照“博采众长、融合提炼、以我为主、自成一家、中国特色”的方略积极探索。在此基础上,我们已经形成了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四合”新路子。特别是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提出了产业链、人才链、教育链、创新链四链联动的战略格局,提出要构建政府、企业、学校、社会组织四位一体的协同体系,为高等职业院校专业和专业群建设指明了方向。实践也已证明,高等职业教育要提高适应市场能力、满足市场急需,提高教育教学的适切性和人才培养质量,必须在构建良好的产教融合体制机制的同时,不断深化校企合作,深入开展工学结合,尤其是要根据不同教育层次与产业协同的分工,在丰富和壮大产业发展中主动作为。具体地说:第一,一定要树立主动对接、主动作为的理念,防止等、靠、要,主动发现有为时间、作为空间,以满足经济社会和产业变革需求和发展;第二,要根据不同专业群,构建有差别的产教融合体制机制;第三,在产教融合中深化教与学的结合、双师教学团队的建设、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的协同,争取资源与服务社会的良性运行,从根本上促进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治校水平的提高,彰显高等职业教育的不可替代性和旺盛生命力。

信息来源:《光明日报》

关闭

Copyright 2022 版权所有莱芜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宣传部学院地址:山东省莱芜高新区山财大街1号邮编:271199电话:0531-76268220